新华社天津8月16日电(记者 毛振华、王井怀)著名学术期刊《科学通报》15日刊发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人工合成糖迈出关键一步。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拍摄的一份人工合成己糖溶液样品(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人工合成糖是近年来科学界孜孜以求的方向,在此之前,全球已有多位科学家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此次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历时两年多攻关完成。论文第一作者杨建刚介绍,团队将高浓度二氧化碳等原料在反应溶液中按一定比例调配,在化学催化剂和酶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了葡萄糖、阿洛酮糖、塔格糖、甘露糖4种己糖。己糖是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与机体营养代谢最为密切的糖的统称。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做人工合成己糖实验(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整套实验的反应时长约17小时。与通过种植甘蔗等农作物提取糖分的传统方式相比,糖的获取时长实现了从“年”到“小时”的跨越。
此次糖合成的效率为0.67克每升每小时,比已知成果提高10倍以上。葡萄糖的碳固定合成效率达到每毫克催化剂每分钟59.8纳摩尔碳,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外人工制糖最高水平。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杨建刚副研究员在做人工合成己糖实验(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研究还实现了人工合成糖的精准控制。“通过控制不同酶的不同催化效果,理论上可以合成几乎任一类型的糖。”杨建刚说。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杨建刚副研究员(前中)、宋皖博士(前左)等团队成员合影(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德国科学院院士曼弗雷德·雷茨就论文给出评价意见认为,从二氧化碳转化为糖是特别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一成果提供了一种灵活性、多功能性和高效性的糖合成路线,为绿色化学打开了一扇门。
顺丰控股:6月营收262.54亿元,同比增长13.43%,连续5个月超行业增速,稳步上升趋势明显
1959 阅读跨省最快7小时达,货拉拉的新服务竟还打下30%价格!
1704 阅读王卫连续两年出席!为什么是顺丰?背后有何深意?
1597 阅读效率领跑行业,70%企业复购!揭秘被巨头复购16次的大小车方案
1374 阅读运多星指数级增长解码:数字科技、生态服务、合伙人制度的三重破局密钥
1081 阅读顺丰航空开通“西安=万象”国际货运航线,助力危险品航空运输高质量发展
1027 阅读马云要求淘宝闪购稳定在8000万单
981 阅读德邦股份二季度环比改善,无人叉车、辅助驾驶等技术应用助力降本
1006 阅读四川顺丰与成都公交合作正式启动
929 阅读沃尔玛回应山姆变普通超市
913 阅读